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七十 菩萨如何行檀波罗蜜

    生:  “我当与汝等作因缘,以是因缘故,令汝心不随觉观,心不  驰散。”  家生因菩萨施与助道因缘,渐渐觉观,由散乱而入初禅、二、四,行慈、悲、喜、舍四心,家生以是禅定及无量心的因缘之故,郎...在布施时,莫着布施相,若着相而行布施,未来世当更受身,因受身故,多受家苦。须知:诸法相中无所施,无施者、无受者。是法性皆空,凡性空之法即不可取;凡不可取之相郎是性空。施无所得,才名之为檀波罗蜜。凡不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2464045.html
  • 谈佛说断爱结、修善法

    rdquo;行、有觉、有观。在初禅、二乃至四的禅定中,观察这“爱”是患、是苦而连根拔起,不使它在心内留下一枝一叶,就如同以利斧斫截多罗树头一样,不使再发芽生长。能将这一生的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365874.html
  • 谈佛说修观法

    自觉知身,乐诸贤圣所求,护念清净,行于。   舍苦乐心,无复忧喜,苦乐皆无,护念清净,乐于四。   以上四之成就,都缘于四观的法法相观之成就,此时行者除去乱想,无所依猗,不起世间想,已不起...恶念,无有愁忧。   外自观身,除去恶念,无有愁忧。   内外观身,除去恶念,无有愁忧。   二、行者要:   内观痛痛,而自娱乐。   外观痛痛,内外观痛痛而自娱乐。   、行者要: 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565876.html
  • 禅定──护心之道·见性之本

    佛陀即是在菩提树下坐禅开悟而证得无上正觉的。这可看作是佛教禅定的起源。历来佛教都十分重视禅定,在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中,禅定是极为重要的法门。小乘佛教的禅定内容通常是四(初禅、二、四)、四...禅定──护心之道·见性之本   ※ 作者: 温金玉 - 山西省社科院   ,梵语为“那”,是寂静审虑的意思,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。这一古老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669664.html
  • 印光大师:带业往生之人要准备生实报土

    ,故佛即垂接引以应之,遂得往生。其在华中十二大劫者,以在生罪业重而善根浅,故花开最为迟延也。然此人在华中之快乐,胜于禅天之乐(世间之乐,最为第一。)又何欠憾乎哉。 实报土,唯法身大士得见,固无...知见为难也。(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) 谋事在人,成事在福(希望迅速涨福报的同修……) 若依福德成诸事,如同阳光不依余, 若依精勤成事业,如同灯光仍依余。 如果依靠人们的福德来成办事业,就如同阳光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262987702.html
  • 加行之四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五

    到了四,第四,第四个阶段很高了,捨念清净,这个快感的、乐感的也空了,这真的得清净了,可你说这样是佛法吗?注意哟,佛法和外道是共法,佛法在般若,就是上面讲智慧的成就,转变习气与结使,这叫四步四,四禅天到达这个境界。譬如这要翻过来,你们要想了,就叫做研究,我们这一次所谓研究,就是研究啰,你就要仔细,反复三思研究。我们上面讲过,无想定的人,修到了无想定,这个初禅、、四,它的情况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935326076.html
  • 禅定的次第——九住心(心定和尚)

    禅定的种类   1.世间   一般来说,禅定的修持是属于修福报的部份,因为禅定修到最后如果没有修四念处,没有配合著法印的思考,一般人修禅定也许可以让定力更深,但所入的定不能称为正定。这种禅定叫做“世间”,它的好处如下:   (1) 可以生天——未入根本定(指初禅)的人可以生到欲界天。入根本定以后,要看定力的深浅来决定生到初禅天、二禅天、禅天或四禅天。这都是享受福报的部分,属于福德门。...

    心定和尚开示

    |止观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9021918476.html
  • 苦谛

    天、无量光天、极光天。禅摄离喜妙乐地,有三天:即少净天、无量净天、遍净天。四禅摄舍念清净地,有九天:即无云天、福生天、广果天、无想天、无烦天、无热天、善现天、善见天、色究竟天。这四十八天,皆依禅定...相,没有男女的差别。初禅以下,有王臣差别;二以上,皆无王臣。以下,皆有喜乐;四禅则无,唯有舍受而已。初禅有火灾,二有水灾,有风灾;四以上,即离灾、绝八患了。下二界皆有身形器界;无色界则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842967.html
  • 戒、定、慧

    而厌离欲界,进而产生喜乐之心。   二。思维形式是"内等净",意思是进一步断灭以名言为思虑对象的寻、伺作用,形成内心的信仰。对这种禅定产生的感受,称为"定主喜乐"。   。思维形式是“行合”..."、"念清净",即舍弃的妙乐,专注于修养功德,由这两种清净而得"不苦不乐"的感受。   可以看出,从初禅到四,是一个逐层递进、由浅到深,由低到高的修练过程,其最高的境界便是心净意寂、苦乐不受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652743.html
  • “道”与“心”——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处

    恐觉迟,能做到“心不起念”,泯歇妄心,便能做到“存境存心”。  禅宗的“心”还表现在初入禅境的喜悦之中。所谓“之乐,世间第一,乐中之上。”《杂阿含经》中这样描述“心”愉悦的状态:“从内心而发,心乐美妙,不可为喻。乐遍身时,身诸毛孔,悉皆欣悦。尔时五情虽无外尘发识,而乐法内出,充满诸根,五根之中,皆悉悦乐。譬如石中之泉,从内涌出,盈流于外,遍满沟渠。之乐,亦复如!”由此,“心”能益知,“心”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459976.html